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

西螺鎮

西螺鎮,別稱螺陽,位於臺灣雲林縣北端,北隔濁水溪與彰化縣相鄰,以稻米、醬油及西螺大橋聞名各地,為雲林地區重要的農業鄉鎮之一。
西螺鎮名稱來源自台灣原住民巴布薩族Sailei社之社址,漳州人以其鄉音而稱之為「西螺社」,荷蘭人則稱之為「Sorean」。古時又有稱之為「螺陽」者,係開拓者為追思故土泉州府惠安縣螺陽鎮之故;又因位濁水溪之南,地理屬陽面,為古時文人墨士所用之雅稱。
西螺最早的居民為平埔族的巴布薩族人,荷蘭時代獎勵漢人移駐開墾,漢人乃漸漸增多。清初時,西螺為台灣墾殖的重鎮,最初稱為「西螺堡」,隸屬彰化縣,光緒11年(1887年)台灣建省後,增設雲林縣,西螺始劃歸雲林。
日治時期初期,西螺隸屬台灣縣嘉義支廳,1897年改屬雲林出張所,1900年又改隸嘉義縣斗六辦務署。1901年再改屬斗六廳管轄,到了1911年,斗六廳廢止,改隸屬於嘉義廳,1920年,重劃行政區,總督府公告實施「五州二廳」,西螺屬台南州虎尾郡管轄,並設西螺街役場。戰後初期,1945年,西螺街役場改名西螺鎮公所,台南縣所轄,1950年(民國三十九年)10月,改雲林縣管轄。
  • 自然景觀:
    • 西螺位於濁水溪下游,屬於濁水溪沖積平原,由於土壤肥沃遼闊,又有豐富水源可供灌溉,故發展快速,成為農產豐饒的穀倉。濁水溪河道曾數度變更,溪到下游時分北斗溪、西螺溪、虎尾溪入海,日治時代因實施水利防洪計畫,堵塞北斗溪與虎尾溪,使西螺溪成為濁水溪的主流,河道拉寬而呈現在的面貌。
  • 經濟:
    • 西螺因為農產豐饒,農業發展多元,醬油產業、蔬菜生產、西螺米、豆皮等都是西螺的特色。
    • 醬油產業在西螺已有百年以上的歷史,因為水質、溫度和濕度的合宜,西螺號稱臺灣的「醬油王國」。西螺醬油芳香、黏稠,風味特殊。
    • 西螺生產了全台灣高達三分之一的蔬菜,控制了國內蔬菜行情。西螺的蔬菜是由農會輔導,採網狀栽培的方式專業生產,這種方式可以降低雨、蟲害帶來的損失,提升生產蔬菜的品質。近年來更積極推廣有機蔬菜的栽培。
    • 濁水溪從上游帶來黏性高的土壤,配合濁水灌溉,適合種植稻米。日治時代時日本天皇亦指定要食用西螺米。
    • 因西螺盛產稻米,而粗糠為豆皮生產時主要的燃料,加上西螺的水質富含石灰,製作豆皮時易於凝結,提供生產豆皮良好的條件。
    • 麻糬由於西螺一帶盛產稻米,自清朝以來當地居民將豐收的的稻米製作成麻糬,有別台灣東部的麻糬特別黏稠,1940~1980為全盛時期,西螺鎮上有10家專門製作麻糬的糕餅店,1980後台灣工商業發達後人口大量外移,麻糬甜點製作的業者逐漸凋零,再者沒有大量推廣現在已經沒落,只有民家自己製作家中私密甜點。
    • 西螺是農產集散中心,由於運輸帶來的人潮,使西螺的商業活動維持一定水準,早年延平路是本鎮商業中心,現今永安、中和、福興、光華里,西螺大橋興建後加上水運衰退,市區轉移至中山路,擴展至光復西路、建興路。新興商業區廣福、正興、漢光、中興里,果菜市場原在漢光里,新安里與新豐里因設有新果菜市場,出現許多與農業、運輸相關商家。吳厝里因距離虎尾較近而前往虎尾消費。
西螺延平老街上的金玉成鐘樓
  • 振文書院:正殿為廟宇式建築,奉祀孔子,倉頡先師等
  • 張廖家祠:前身為繼述堂,現又稱崇遠堂,是張廖家族的祖祠。清朝道光28~29年(1849年~1850年),由張廖子孫共同捐資,於現今西螺鎮下湳里,興建的宗祠名為「繼述堂」[8],民國17年(西元1928年)重修位在西螺鎮福田裡新厝二十二號(於二崙往西螺約1.5公里公路引西圳橋南邊田園間),並將祠堂堂號,依第三條祖訓由「繼述堂」改稱為「崇遠堂」,民國44年(西元1955年)再度整建,民國74年(西元1985年)11月27日,被國家列為三級古蹟。
  • 西螺大橋:橫跨濁水溪,連接雲林及彰化兩縣,1953年建成。全長1939.03公尺,當時為遠東第一,於全世界則僅次於舊金山的金門大橋。現在每年舉辦「西螺大橋觀光文化節」的活動,增加觀光產業資源。
  • 西螺福天宮:俗稱(社口媽),起源於康熙五十二年(1713年),起先新社、社口二莊還是地廣人稀,當時有兩個肩販(當時無人記載其姓氏不詳)常常南下樸子腳地方經商,有一天禱告樸樹宮二媽得到默佑,其心萌感念之恩,遂奉請媽祖金身返故里朝夕虔拜,久而久之左鄰右舍禱之則靈,起先暫於茅屋奉棲。分靈起初間斷回朴子配天宮謁祖進香,於乙丑年(1983年)連續謁祖進香三年,因建廟經費有限再度中斷。丙子年(1996年)媽祖領旨重啟繞境週圍地區一天(社口、新社、魚寮、七座等地);己卯年(1999年)擴大遶境西螺地區三天;壬午年(2002)年重啟往祖廟嘉義朴子配天宮謁祖進香,遵循古香路於嘉義地區徒步遶境。每年皆會舉辦「社口媽祖回娘家」系列活動,可說是連結雲林與嘉義地區之感情盛事。
  • 西螺廣福宮:發源於清順治元年間 (1644年),由福建、廣東人重建媽祖廟後,改稱「廣福宮」,又稱「新街老大媽」。
  • 西螺老街:六十多年歷史的西螺鎮延平路老街,建築呈現1930年代流行的「裝飾派」風格,是台灣建築從傳統過渡到現代的中間型。由周杰倫執導的電影《天台》即以此地做為電影主場景。
  • 西螺福興宮:俗稱舊街媽祖廟。奉祀主神是天上聖母(媽祖)。西螺媽祖自乾隆35年(1770年)來台,人尊稱其為「太平媽」。字2003年起每年秋季舉辦「螺陽迎太平-媽祖文化祭」活動外.過年期間也會舉辦慶團圓活動.更是每年農曆三月大甲媽祖遶境的駐駕點之一.可說盛況空前。國片陣頭和電視劇熱海戀歌也在此取景
  • 西螺果菜市場:西螺鎮是國內最重要的蔬菜專業生產區,全國有三分之一的蔬菜在這個小鎮的果菜公司交易,其供應量直接影響國內蔬菜行情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